近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8日向社會公告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這些企業的落后產能必須在今年9月底前關閉。
這18個工業行業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共涉及企業2087家。其中涉及企業數較多的行業有:水泥762家,造紙279家,印染201家,焦炭192家,煉鐵175家,鐵合金143家,制革84家。從各省分解落實情況看,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省份有:河南230家,山西226家,浙江180家,河北165家,云南165家,貴州128家。
根據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分析,多為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如焦化業,鋼鐵業,印染,都為高耗能,高污染的典型行業。其中水泥、造紙、印染三大行業關閉企業數最多。在環保壓力日趨加大的情況下,這些行業更加緊迫地面臨轉型和調整,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逐漸由粗放型產業向集約型產業轉型發展。只有不斷促進技術創新,降低消耗的同時不僅節約了資源而且減少了污染,這樣才能夠使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相協調。
影響一:泵閥行業原材料價格上漲利潤空間降低
雖然在淘汰落后產能的行業名單中,沒有正面涉及泵閥行業,但是作為泵閥行業原材料的鋼鐵行業受到了較大影響。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顯示,鋼鐵企業的比重較多,在某種程度上,淘汰落后產能會制約生產能力,而造成減產。鋼鐵行業減產的同時將導致短期的鋼價上調,由此造成泵閥行業的成本提高,可能導致泵閥行業短期的價格波動。為了保證利潤的不變,泵閥行業只能調整市場價格,否則中小型企業本身就存在資金周轉困難,將面臨破產的風險。因此受政策影響,以鋼鐵為主要原材料的泵閥行業,勢必也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影響二:作坊式泵閥企業將面臨落后產能淘汰的風險
近幾年由于國家良好的投資環境,及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等大環境的影響,給泵閥行業帶來了持續高增長的發展機遇。截止2010年初全國規模以上專營、兼營泵制造業803家,閥門制造業889家,中小型企業有2萬家之多,結果造成打價格戰,以次充好等惡性競爭,資源浪費,高風險運行等不良后果。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泵產品的產值在400億元以上,每年全國發電量的20%—25%要消耗在泵產品上,全國泵產品的制造廠家在6000家以上。
由泵閥行業的發展現狀看來,其發展趨勢也面臨著落后產能淘汰的風險。以閥門企業為例,目前中小型閥門企業有兩萬家之多,由此看來,閥門行業迫切需要轉型調整。由淘汰落后產能名單中看出,多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國有大型企業項目只占少數。而中國的泵閥行業通過近幾年的市場推動,其生產廠家迅速增加,生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泵閥產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加。但中小型及民營泵閥企業也迅速增多,并占很大比重,相反大型泵閥企業較少,而且泵閥行業品牌性較差,相對于國外的泵閥產品,中國的泵閥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