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石油裝備全球采購將帶動中國閥門設備走向海外 |
“2006年我國閥門產業工業總產值725.1億元,產量205萬噸。去年我國閥門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116.4億元,比2011年增長18.71%。”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閥門分會秘書長宋銀立近日表示。 據介紹,目前,全球50%的閥門零部件從我國采購,實際上,由于貼牌生產等原因,更多的閥門成品都是在我國采購。石油裝備的全球采購正帶動我國閥門設備加速走向海外市場。 產量最大,高端仍需進口 宋銀立用了幾個“最”字概括了我國閥門行業的發展現狀:產量最大的閥門制造國,閥門制造企業最多的國家,閥門產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閥門價格最低的國家之一,閥門維修服務最好的國家之一,閥門質量提升最快的國家之一,高端閥門進口最多的國家之一。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閥門企業1543家,其中浙江最多,有509家,江蘇次之,有272家。 宋銀立介紹說,我國一年的閥門出口交貨值300多億元,有一些產品還得到了國際采購商的認可。但需要注意的是,這300多億元里面有160億元是外資企業貢獻的,這些企業在我國制造了產品以后,又返銷出去,其出口量占了我國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剩下的100多億元才是本土企業出口的,地區也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蘇兩個省。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的閥門產品質量在提升,技術進步也很快,中國產品現在逐步得到國際上大石油公司的認可,包括其他能源領域用戶的逐步認可。但總體來說,我國的閥門企業國際競爭力還比較弱。 宋銀立說,我國現在已經運行的核電機組里使用的大部分閥門產品都是中國制造。長輸管線高壓大口徑閥門全部可以供貨,有幾家國內企業完全具備全線供貨能力。煉化裝置里面的很多閥門,完全可以國產化。 宋銀立同時表示,低溫閥門特別是液化天然氣球閥,現在國內配套能力較弱。 逐步得到國際采購商認可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說,沙特阿美石油的供貨商中有30家是來自于中國的企業,提供包括管道、管件、閥門、法蘭、壓力容器等產品的供應,這加快了閥門等相關產品的出口步伐。 美國福陸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10年中,中國供應商已經從非常低的質量水平上升到較高的質量水平,這一變化在歐美得到普遍承認。 英國派特法石油工程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姜軍炎表示,中國現在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世界經濟體,也是世界加工制造中心。50%的閥門零部件都是由中國生產,不僅閥門最終產品來自中國,就連閥門的鑄件也來自于中國。 據姜軍炎介紹,截至去年,美國石油學會API在中國認證石油企業超過1200家,API認證排名第一,而美國本土只有800多家,印度只有300多家。 “價格優勢是促使采購商來我國采購的一個主要推動因素,此外,從我國采購還有交貨期的優勢。比如中國制造的閥門交貨期僅為6~8周,而歐洲的交貨期要長達16~24周,中國的工廠還有潛力進一步縮短交貨期。”姜軍炎說。 姜軍炎同時表示,我國制造企業也有一些自身缺點,比如文件歸檔方面不太專業,對品牌管理不太注意,生產計劃比較差。這表明,我國的閥門制造等配套企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紐威閥門副總經理黎娜認為,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加速、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以及一流用戶的戰略性集中采購政策推動,中國工業閥門制造產業必將加速行業整合與洗牌,中國工業閥門制造商群體的管理水平、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國際化程度都面臨新一輪的挑戰。 與國際接軌向閥門強國轉變 黎娜表示,目前,中低端閥門生產正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國外用戶越來越多地考慮中國制造。與此同時,國內用戶的供應鏈管理越來越國際化。為了企業自身的長期發展,國際化是必由之路。這包括企業組織結構與國際接軌、營銷渠道要國際化、產品設計和質量管理與國際接軌、增強國際售后服務及海外危機處理能力等。 據了解,目前,我國閥門行業面臨著較嚴峻形勢:市場變化較快、產品價格偏低、用工成本大幅度提高、原材料漲價、人才缺乏、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出口門檻提高等。 宋銀立認為,未來,閥門工業需要加大技術投入,研制高端產品,提高配套能力。努力在長輸管線用高壓球閥、大型裂解爐高溫清焦閥、LNG超低溫安全閥、深海采油采氣高壓閥門等領域取得突破。同時,要采用先進國際標準,提升產品水平。促進閥門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形成大型閥門企業集團,推動我國由閥門制造大國向閥門制造強國轉變。 |